公司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
邮政编码:730070
?
初见吴小燕,一身职业装,干净简单,热情而富有亲和力,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位女同志在公司发展中迸发着巨大能量。
开疆拓土创新篇
2013年,集团总公司任命吴小燕同志为甘肃建投钢结构公司总经理,那时的新区荒凉空旷,公司厂房也是一片荒地,她借用了两间彩板房办公室,开始了钢结构公司创业之路。当时的新区交通不便,每天上下班往返市区,不仅费用高,也降低了工作时效,公司决定在新区租两套房子,简单收拾后,工作就铺开了,“最忙的时候我们连续一个多月都在彩板房办公室,回家都成一种奢望。现在回想起来,吃过的苦都会加倍回报给你”。谈到当时的情景,她淡然的说。
就在当时恶劣的生存和办公环境下,吴小燕和她的创业团队制定了钢结构发展的目标,计划2014年-2015年完成钢结构一期厂房建设的短期目标,2016年-2020年完成一期建设生产线全部投入运行的中期目标,制定融合钢结构相连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研发团队力量,用科技力量使钢结构公司稳步健康发展,成为国内知名钢结构企业。
“集团总公司把钢结构公司交给我们,虽然艰苦,但不能辜负总公司领导的期望,不能辜负跟随我共同创业的同志,只能脚踏实地的干好”吴小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从来都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从组织机构的建立、职工后勤保障、人才招聘到钢结构厂房的建设管理、钢结构生产线设备招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钢结构试生产等繁杂事务她无不亲力亲为。
在困难和重担面前,她迎难而上,时刻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业,2014年10月28日,甘肃建投钢结构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如今,公司已累计完成15万吨产量,涉及厂房、高层、桥梁、体育场馆钢结构制造安装以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保温装饰一体板生产等。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吴小燕按照公司“以科技研发为引领,以加工制作为支撑,以集约发展为方向”的发展思路,不断思考企业如何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加快多元化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增长引擎,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才来支撑。
在公司承接的中川机场项目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总认识了公司现任总工马张永,当时他在一家民营钢结构企业工作,吴总欣赏他的能力和才干,在数次坦诚的交流后,他被吴总求贤若渴的诚意感动,被钢结构产业在西部未来的发展所吸引,同时他也对这个新成立的国企充满信心,便毅然决然来到公司,带领团队,干得风生水起。
车间生产加工大量的钢结构产品,所需的深化图纸仅凭传统的人工手工放样是远远不能完成的,迅速组建一支成熟的科研队伍成为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公司领导班子经过讨论决定,采取聘请人才和自己培养“两足并进”的原则,从国内各知名钢构企业聘请来了懂技术会管理的生产精英和一些熟练工人,又通过招聘又吸收了一批懂专业、有理想的大学生,组建了科技研发部。
在管理人员上,她形成了管人要严、用人要狠、爱兵如子的风格,在技术上遇到问题她会第一时间和员工交流,寻找解决方案,“不怕出现问题,可怕的是出现问题大家漠不关心,一定要事事有人管,件件事有着落。”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公司团队努力下,钢结构公司现已形成了专业知识全面、年龄结构合理、攻坚克难、敢打敢拼的人才梯队。
开拓进取精技术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出身的她,对技术研发总是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做总工程师20多年以来,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钢结构项目上,带领团队搞科研项目。有一些项目虽然很小,但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每当一个个项目完成后,她总是由衷的感到高兴,因为在她看来,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对行业,是一种技术的提高,对个人专业,是一种无形的进步。
新型节能保温装饰一体板是集团总公司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而引进的成套生产设备技术,吴小燕和团队为此花了不少心思。2016年,经过产品调研、经验学习,生产出了一代产品。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团队不断摸索,钻研改进,在硅酸钙板上部设置为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层,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层上方设置为乳胶漆层,硅酸钙板下方设置为防火保温层。终于实现了保温、防火、防水、装饰于一体,避免了环境污染,施工周期短,施工造价低,并成功注册了百样格商标。
“遇见问题没什么好怕的,有一个解决一个,再难也不能放弃,只有解决了问题,路才会走的更远。”正是这样的认真与执着,在每每遇到问题,她都会坚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不断突破。
在一次焊接直径长达50多米的油罐时,原来的焊接方式是搭脚手架一层层焊接,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吴小燕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研究、实验,摸索出了充气顶升法,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论文4篇,集团总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优秀工法3项,甘肃省科技进步奖2项,“飞天奖”2项、“中国安装之星”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项,等等这一系列硕果的取得,是她和团队一起钻研的成果,是对她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最好证明,她也因此被聘为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建筑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多次担任“鲁班奖”的评委。
真抓实干铸辉煌
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她始终以工作为先,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提高公司科研能力而奋斗,在公司科技创新中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2015年春节前夕,在这样一个万家团聚的时刻,公司接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项目——兰州新区保税区项目,面对紧张的工期进度,她没有丝毫迟疑,和公司职工一起加班加点,赶工期、抓进度。在新人员、新设备、新管理没有磨合的情况下,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1.8万吨钢结构项目建设,得到各方好评。三个月的时间说短也不短,但对于钢结构公司的员工来说却意义非凡,让他们可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的,正是吴总在寒冷的冬日带给他们家的温暖与关怀。
在临夏州大夏河畔,依次坐落着临夏大剧院,临夏体育场、临夏体育馆、临夏大剧院等一系列造型独特、美轮美奂的建筑,这些建筑被作为临夏州60年州庆献礼项目,成为临夏州地标性建筑。钢结构公司负责承建这三处建筑物的外部网壳结构施工任务,尤其是大剧院,采用双扭曲箱型钢结构,钢结构工程制作工艺复杂,焊接量大,偌大的空间网壳结构自环梁以上形成一个网状的整体。在拼装过程中,箱型梁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重大的难点,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全部采用高空焊接。钢结构外壳的每一根构件全部用不同厚度的板材焊接而成,每块板不仅有弯曲的弧度,而且在不同坐标方位形成一定的扭曲面,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攻克这些施工难点,项目部对图纸进行深化设计,采用三维模型仿真技术,根据网壳特点,直接在仿真模型上进行放样、分解构件,不仅提高了效率和构件精度、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和技术误差。临夏项目获得钢结构建筑行业领域内的最高奖项-中国钢结构金奖。吴小燕说,“这个奖凝聚着集团总公司的正确决策部署,汇集着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汗水,我们没有辜负集团公司的期望,同时也给公司赢得了一张名片。”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吴小燕早早就盯准了这个方向。2015年6月,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西北住宅产业化设计研发中心和西北钢结构设计研发中心,在上海市成立了“甘肃建投钢结构上海研发中心”。这些科研平台,为钢结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014年,集团总公司投资建设我省第一幢钢结构住宅楼——甘肃建投保障房23号楼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吴小燕组织各专业人员攻克了钢结构体系、维护体系、楼板楼梯、整体装修、施工与管理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甘肃建投自有技术标准,这对集团总公司发展装配式建筑无疑具有开创意义。
2016年,总公司决定在兰州新区投资建设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10万m2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示范小区,并将此作为挺进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形成设计、科技研发、施工、部品部件生产、装饰装修等全产业链,打造装配式建筑甘肃模式。吴小燕和集团总公司钢结构专业人员一起,迅速行动了起来。她多次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进行沟通,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甘肃建投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思考和成熟建议。“装配式钢结构+三板体系”形式,在国内尚属首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亟待摸索经验,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公司组织外出学习、多次请钢结构协会及钢结构专家来现场解答疑惑。项目进展顺利,2018年6月完成封顶,2017年,示范小区被认定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科技示范工程”。 ?
由于钢结构公司在行业中的突出地位,现已被吸纳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员单位和甘肃省建筑金属结构与门窗协会副会长单位,成为甘肃省钢结构施工企业首家迄今为止唯一家取得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的企业。
“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2017年吴小燕到了退休的年纪,当领导找到她,希望她继续留任,她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她说,公司需要她,就没有理由拒绝。她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让钢结构公司在行业内赢得尊重与地位。她心中始终装着的,是一份对公司的责任和使命。
数年来,吴小燕一刻也没有停止钻研科技的脚步,如今她依然活跃在钢结构领域,她用勤奋、实干、创新和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点评:
她是导演,让更多的故事变成传奇;她是伯乐,给千里马插上翅膀;她是钢结构产业科技先锋,让思考落地发芽;她是母亲,给公司无限的关怀与责任。工作三十余年,从理论教员到总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心怀梦想,仍在路上......
?
(钢结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