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qq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_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网站logo

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建投要闻

【甘肃建投首席专家】以技术创新带动强企目标

时间:2018年11月19日来源:作者:点击数:

近年来,一建集团高度重视科技质量工作,致力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特色和技术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丰硕的科技成果。

而这其中就有企业技术带头人,一建集团总工程师牛昌林和其团队所倾注的努力和汗水。

?

品牌创建 硬件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力

牛昌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还主动地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尤其实施的品牌化管理理念,赢得企业技术人才的广泛共识。牛昌林说,科技品牌建设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之一,凝聚着企业独特的精神文化。一直以来,一建集团把“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依靠科技创新,坚持走科技带动、促进企业发展的路子,提升公司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推进科技质量品牌创建工作,实现强企目标。

除了理念,科技创新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推进科研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公司技术进步的硬件建设,在一建集团成立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信息中心和BIM工作室平台基础上,牛昌林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工作,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亮点频频。比如一建集团技术中心已被省级有关部门认定,成为省级研发平台,自行生产的新型钢木复合龙骨已的投产使用,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司实现了对工程建设全方位策划和过程的动态管控。

?

用心思考 屡创佳绩 服务行业的发展

“牛总工程师始终关注细节、用心思考,以各项攻关创新活动为载体,在一系列生产技术创新活动中为企业屡创佳绩,为企业在技术质量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副总工程师崔清告诉我们,2013年申报的《整体悬挂式烟囱钢内筒退锚换点法液压提升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主研发的多项专利实现了企业发展史上国家发明专利“零”的突破;《整体悬挂式烟囱钢内筒退锚换点法液压提升施工工法》获得国家级工法,该工法能够使需要转换吊点条件下的吊装钢绞线一次穿装,既简化了工序,降低了风险,缩短了工期,其成果在工程建设的转化及实际应用中,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推动了烟囱钢内筒这一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是一建集团首次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该标准对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有效的强制指导作用。一建集团作为施工企业参与此次国家标准的编制是国家对企业以及技术团队的认可和信任。

安全质量部副部长贺军平说,“牛总工程师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针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难题,逐项突破、逐步总结、逐条完善,形成了一系列自主成果。同时,将这些成果、标准、工法、专利等向同行业推广应用,让其快速转发为安全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历时五年 成果丰硕 喜获科学技术奖

从2013年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一建集团喜获该奖项。这对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实属不易,有着很高的含金量。

牛昌林说,“《整体悬挂式烟囱钢内筒退锚换点法液压提升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属于土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研究对象为尚属发展阶段的烟囱钢内筒安装技术,主要包括螺旋退锚器研制、换点技术原理、新型液压提升系统组成和施工荷载优化布置等形成的液压提升成套施工技术。其成果在工程建设的转化及实际应用中,经济效益显著,有效降低了一次设备、设施材料的投入和消耗,同时推动了烟囱钢内筒这一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技术的进步。”课题选定后,他带领团队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研究当中。

2007年8月,该技术开始立项研究,首先在海外施工的印尼英特马尤(3*330MW)燃煤电厂作试点,以三台机组共用的215m整体悬挂式烟囱钢内筒结构为初始研究对象,通过对土木建筑工程和机械转动两个学科领域技术的研究与结合,创新出“一次穿线原位退锚换点液压提升”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初创技术。通过在印尼英特马尤电厂、巴齐丹电厂、苏拉威西电厂和国内新疆米东电厂、五家渠电厂工程等钢内筒烟囱施工中应用,成果转化逐步成熟,形成了一整套自有的操作规程和做法,能够使需要转换吊点条件下的吊装钢绞线一次穿装,既简化了工序,降低了投入,缩短了工期,实现吊装索具的一次串接逐级起吊,又减少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的频次,降低了吊点装换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项目组历时5年多取得了以下技术成果:一是提出了一次穿线退锚换点液压提升技术思想,研发了基于螺旋退锚器为核心部件组成的新型液压提升系统;二是成功研制了螺旋退锚器,并对其整体结构受力、退锚和荷载传递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涉及和试验检测;三是应用ANSYS软件,对提升支承体系、附壁吊点及筒壁变形等进行力学分析,为该技术在钢内筒安装中的应用提供了定量分析和施工总荷载优化布置途径,改变了传统经验分析的现状,消除了安全隐患,使安装方案经济可靠;四是试验研究了提升荷载沿同束钢绞线由上部吊点向下部吊点传递的力学行为和换点技术;五是形成了具有原始创新性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套工艺,编制了完整的施工措施、方案。该技术的关键及创新点,经甘肃省科技情报信息中心检索,在国内外均未见同类研究,技术安全、优越,相对于液压或气压顶升法、二次穿线换点法、多点同步换点法,是一大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烟囱钢内筒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视培养 强化措施 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最直接的生产力。近年来,一建集团形成了三阶梯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建设一支为实现企业近远期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的科研人才队伍?牛昌林说“按照一建集团实施的人才工程战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创新,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质量人才队伍。在加强“走出去”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司内部常态化培训,经常性开展一些集中培训和业务竞赛。针对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我们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后,牛昌林将带领他的团队在高效技术成果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推进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用心经营 厚积薄发 一份满意成绩单

有努力才能有收获,沉甸甸的荣誉正是牛昌林和团队辛勤努力的真实写照。正如他说的那样,“科技质量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式的投机活动,只有厚积薄发,用心经营,才能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获得了7项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0余项省市级奖项,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甘肃省建设科技进步奖;获得了1项国家级工法,10余项省部级工法;参编了2项国家标准,主编、参编了多项地方标准;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了10余项科技成果坚定,完成了近20余项省级行业成果坚定。

他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身兼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建协质量分会专家、中国滑膜分会专家、兰州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甘肃正高级工程师评委、2016-2017年甘肃省科学技术奖评委、2017年兰州市科学技术奖评委、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牛昌林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始终心怀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说,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要继续发扬“匠心营造、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继续以“提升管理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创建精品工程”为己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

?

精彩点评:

牛昌林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始终心怀责任感与使命感,一直致力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坚持以技术创新实现强企目标,推进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多年来,他不断创新方法、用心思考,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潜心带领团队科研攻关屡获突破,在品牌创建,硬件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特色和技术力量,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丰硕的科技成果,为企业技术提供强大支持的同时,还致力于服务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赢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肯定和赞誉。

?

(本网记者:蒋宜斌 柳晓峰)